目前在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工作中,采用浓缩型抗体和即用型抗体二种模式:浓缩型抗体,需要自己调整稀释比,配制试剂,多用多配,少用少配,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抗体的效价和实验的可重复性、结果的一致性。即用型抗体,使用方便,即买即用,但长时间的保存,会降低抗体的效价,从而造成结果的不稳定性。 在使用浓缩型抗体与即用型抗体上,目前存在四种误区: 误区一:浓缩型抗体比即用型抗体贵。现在,大多数中、小医院,都使用即用型抗体,理由是工作量小,一年做不了几次,买浓缩型抗体太贵。而事实却正好相反,第一次购买,的确是即用型试剂便宜,然而购买第二次、第三次累计起来,使用即用型抗体远比浓缩型抗体贵得多,比如某品牌CD45RO,1ml即用型抗体150元,0.1ml浓缩型抗体690元,稀释比为1:200, 0.1ml可配20ml,相当于1ml抗体稀释液(即用型抗体)只要34.5元。即用型抗体有效期一般只有一年,而浓缩型抗体有效期一般为3-5年(具体看产品有效期规定)。抗体从生产商到销售商的手里,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销售商的手中到卖给用户,也需要一大段时间,因此即用型抗体的真正有效使用期就可能不会太长,八个月、六个月甚至更短,而很多用户往往用买进那天的日期开始算有效期,有的根本就不管有效期;加上某些抗体稳定性差,在有效期内效价就开始下降。所以,常常会出现抗体表达弱,定位不准确,阳性细胞数量少,背景黄、结果弱等现象。 误区二:“对于不具备或基本不懂免疫组化技术的人,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方法使用,都能获得理想的结果,特别适合于基层单位”。这是非常害人的宣传,也是中国目前免疫组化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做出来不等于就是正确的,免疫组化是一项高技术含量、非常严谨的工作,它需要操作者不仅有丰富的技术知识,而需要有一定的诊断知识;不仅要会做,而且要知道你做的结果定位在那里,那些细胞应该着色,那些细胞不应该着色,那些是非特异性着色等等(这些有少数诊断医生也不清楚),如果出现了问题,要判断原因是什么,如何去解决,而这些都不是一位不懂诊断、不懂免疫组化知识的技术员能够解决的。所以,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在开展免疫组化工作时应该慎重,工作量过小的单位甚至不应该开展免疫组化工作,否则,极容易因此而引起误诊。如果连稀释抗体这么简单的工作都不会甚至怕麻烦的技术员,如何去发现和解决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即用型抗体培养了一大批只会滴加的操作工,这对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误区三:即用型抗体与检测试剂盒随意搭配。现在,经销免疫组化试剂的公司很多,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家试剂公司都有很多种检测试剂盒,但即用型抗体浓度只有一种。我们知道,各种检测试剂盒其敏感性不同,与其相对应的抗体稀释度就不同(如图),比如ER,使用EnVisionTM试剂盒,抗体浓度为1:50,而使用EnVisionTM+试剂盒,抗体浓度可达1:150。很多人在购买即用型抗体时,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个检测试剂盒是与其相适应的(一家公司只有一种检测试剂盒与其相配),随意购买,有的甚至购买多家公司的即用型抗体而只用一个检测试剂盒,这就会造成假阴性、假阳性、阳性细胞少、非特异性着色等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因此,使用即用型抗体只能使用这家公司与其相匹配的检测试剂盒。 误区四:即用型抗体与不同的抗原修复液、抗原修复方法随意搭配。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液、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与其相对应的抗体浓度都不同,所以在使用即用型抗体时必须认真阅读试剂说明书,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抗原修复液和抗原修复方法。由于浓缩型抗体可以根据抗体的实际效价、不同的检测试剂盒和抗原修复方法,随时调整稀释比,省钱又保证质量,是免疫组化工作较好的选择,特别是工作量小的单位更应该使用浓缩型抗体。而工作量大、抗体使用周转快的单位,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反而可以部份使用即用型抗体。随着捆绑式(即用型抗体和检测系统、抗原修复液、抗原修复方法等捆绑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应用,尽管成本增加,但使得即用型抗体的使用变得更加科学,结果更加稳定,特别是伴随着免疫组化工作量的增加和高质量的免疫组化自动染色机的使用,并通过每张切片上均加上阳性组织作对照,对结果进行质控,那么,即用型抗体将进入一个规范化的通道。 浓缩型抗体可用TBS或PBS稀释,但专用抗体稀释液具有保持抗体稳定性和降低背景染色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使用。 |